牙科新知ARTICLE

首頁牙科新知

兒童牙科2020-04-15

 御登兒童牙科的特色


御登牙醫診所有專門為小朋友設置的診療空間,四周以卡通圖案及玩偶佈置而成,可舒緩小朋友看診時的緊張情緒,小朋友的配合度可大大提高。

而且,御登牙醫診所對小朋友的看診模式完全以愛心為出發點,利用循序漸進的「行為誘導模式」看診,配合獎品鼓勵、模範生選拔賽,讓小朋友在完全沒有壓力的看診環境下,輕輕鬆鬆完成治療^^

 

誘導式行為療法


本院以兒童心理學的角度為出發點,採行為誘導技術。針對每個孩子的特質循序漸進,治療時搭配低疼痛麻醉技術,讓小朋友不再害怕看牙齒。

立基在心理學的學習理論上,牙科治療亦具有客觀、科學的方法。首先塑造愉悅的看診環境,再特別觀察孩子看診時的行為,適時給予獎勵,最後孩子便會在快樂的看診經驗中學習應付牙科看診的能力。

也就是說,首先運用學習理論的古典制約,把牙科的看診環境佈置成吸引小朋友的環境,讓看牙與舒服、快樂、歡喜的感受連結,而不與「害怕」連上關係。

再運用學習理論的操作制約;在就診時,當孩子出現一個醫師需要的行為,醫生就給予獎勵,則孩子將會繼續做這個行為;如果孩子出現一個醫生認為不好的行為,這個行為將得不到獎勵,而孩子也將不會繼續做這個行為。

「誘導式行為療法」即是利用可被觀察的外顯行為做為互動目標,醫師先設定目標行為,以獎勵與否來增加或減少特定的行為,進而達到塑造孩子行為的目的。

「誘導式行為療法」不只是要塑造看牙的有利環境去除害怕,更是要讓孩子學習牙科的看診過程,認識牙科使用的器械,以及要遵守的規矩,最終幫助孩子培養自己應付牙科看診的能力。

「誘導式行為療法」讓家長和小朋友都沒煩惱,建議父母親應配合醫師,當孩子看牙有好的表現時應多給予獎勵,而不要動不動就以拔牙來威脅孩子或把自己的不良經驗灌輸給孩子,你會發現你的孩子有很多出人意表良好的行為,看牙也會是愉快的學習經驗。

 

家長與牙醫師合作須知


讓孩子擁有美麗健康而潔白的牙齒是家長與牙醫師們的共同責任,為了治療過程順利成功,我們有幾項建議,敬請合作。

治療前:

避免在子女面前訴說本身的痛苦治療經驗。它會使小孩產生先入為主的恐懼感。


不要向小孩說「只是給牙醫叔叔看看而已」如果小孩問要幹麼,可回答「等牙醫叔叔看完之後才會知道」


有些父母因為自己本身過去的經驗,說牙變色,但帶小孩看牙時,請父母本身不要先緊張,以輕鬆的態度帶子女看牙齒。你的緊張將會無形的傳到子女身上。


不要用賄賂的手段騙小孩子上醫院,應逐漸使小孩子知道看牙齒的重要性,並了解定期口腔檢查與口腔衛生保健是自己的責任。(錯誤例子):你如果肯看牙醫師,我就買玩具或口香糖給你。(錯誤例子):讓牙醫師弄好你牙齒裡面的蛀牙,你就可以吃你愛吃的東西了。


治療中:

不要存有在一次療程內做很多項治療的想法,因為小孩子的耐性有限,所以一次治療時間在20-30分鐘之間為佳。但是小孩子習慣了治療環境之後,我們會逐漸加重治療的份量。


不要提「拔」、「打針」、「注射」、「痛」等讓孩子恐懼的字眼,可用「拿」、「上」等字代替。如「今天把牙蟲拿掉」或「今天上不上麻藥」等。


在牙醫師治療過程中,請你跟牙醫師合作,盡量保持沉默,面露微笑,可以褒獎小孩子,但是不要威脅或責罵小孩,使小孩與牙醫師有穩定良好的單向溝通關係,必要時我們也可能請父母在候診室等候。


小孩治療兩三次之後,如已習慣治療環境,則請父母儘可能退出診療室,如此可以養成小孩獨立性,同時小孩會很高興自己長大被尊重了。


當治療過程中需要麻醉時,請你神情自然輕鬆,因你的緊張情緒會傳染到小孩身上,增加治療過程的困難性。千萬不要為了安慰小孩而拉住子女的手,說「沒關係,一點痛而已,忍耐一下。」。此為大忌,如此一說,將使原本輕鬆的狀態轉變為緊張。


兒童牙科醫師有時大聲吆嚇以阻止貴子女一些哭鬧行為,此時請不要驚訝,也不要出聲,這只是控制小孩行為的一種方法而已,並不是牙醫師在發脾氣。


治療後:

子女無論是否哭泣,不要忘了褒獎,但是不要買東西賄賂。如果哭了,可說「雖然你有掉眼淚,不過你很勇敢地完成治療。」如果沒哭,可說「今天好神喔,一點都沒哭。」


如果在治療過程中上了麻藥,回去2-3小時內注意小孩,勿讓小孩咬破嘴唇。因為此時嘴唇尚未恢復知覺,小孩會好奇而會一直咬,咬破了也不知疼痛。如果不幸嘴唇咬破了,會腫得很大且持續4,5天,才會自然痊癒。